上周三物理课,我盯着黑板上的抛物线公式,突然冒出一个念头:要是能把课堂变成《塞尔达传说》的开放世界,我是不是就能支棱起来了?于是我掏出草稿本,用五分钟画出了「课堂大作战」的初代版本——现在它已经帮我从年级200名冲进前50。
记得去年玩《原神》时,我能在凌晨三点睁着兔子眼找齐庆云顶的宝箱。这种「再来五分钟」的魔力,其实藏着三个秘密:
现在我的文具盒里常年备着三色荧光笔:蓝色代表「支线任务」,比如整理错题本;红色用来标记「BOSS战」,比如下周的月考;黄色则是「隐藏成就」,像主动找老师讨论超纲题。上周三的数学随堂测,我在卷子角落画了个经验条,每做完一题就涂满一格。
学科 | 游戏任务 | 经验值 |
英语 | 用新单词编段子 | +50 |
物理 | 用生活现象解释公式 | +80 |
历史 | 给历史人物写朋友圈 | +30 |
我在教室后墙贴了张A3纸做的「玩家排行榜」,每次小测进步5名就能贴颗星星。现在课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
有次我花三节课设计了一套超级复杂的积分系统,结果做题时老在算分。现在我的游戏守则第三条用红笔写着:任何机制都不能干扰思考流。就像《荒野之息》里,再好看的装备都不如林克的时间静止器实用。
最近在重读《游戏改变学习》时发现,我在用的「碎片合成法」竟然和书里的成就系统不谋而合。比如背《滕王阁序》:
昨天语文课抽查默写,当我行云流水写完最后一句「槛外长江空自流」时,余光瞥见后桌偷偷给我比了个「6」的手势。窗外的梧桐树沙沙响着,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王勃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可能也像在玩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字游戏。
现在我的错题本变成了「怪物图鉴」,每次月考就是「赛季更新」。上周去办公室问题,班主任老张推着眼镜说:「最近上课眼神都不一样了啊?」我没告诉他,其实他每次写板书的时候,我都在脑补这是新关卡的地图加载。
放学前收拾书包,发现草稿本边角又画满了新的游戏界面。夕阳把教室染成橘色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《头号玩家》里的台词:「这是绿洲,在这里唯一限制你的是想象力。」只不过我的绿洲,就在这间飘着粉笔灰的教室里。
上一篇
盾牌攻略:新手必看选盾与格挡技巧